User talk:Munford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恭喜您!您最近创建或大幅改進的条目瑪麗亞·卡拉絲經推荐後,獲選於首页作新条目展示。如果希望推荐其他您關注的条目,歡迎前往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提名。在您创建或大幅改進的所有条目中,总计有1篇条目獲推荐作首页新条目展示。

1

存档1


Solidot[编辑]

Hi Munford, I have updated and expanded solidot with some external references including 163.com sina.com.cn and CNET, ZNET. Is that ok to keep this item and remove the tag? If you agree I will do it later. For sure I think it now demonstrates the solidot's credibility and notability. Thanks —faif (留言) 2008年2月26日 (二) 16:00 (UTC)[回复]

谢谢[编辑]

谢谢您对我翻译的条目细心的修正。几乎每一篇特色条目和优良条目都能看到您的身影。—木木 (发呆中) 2008年3月3日 (一) 09:03 (UTC)[回复]

自行車[编辑]

您好,我在Windows用firefox2.0看不到字,在Ubuntu用firefox3.0beta3可以看到。--孔明居士 (留言) 2008年3月3日 (一) 15:57 (UTC)[回复]

oops[编辑]

抱歉在阿蒂特兰湖条目中覆盖了您对外文名(Lago de Atitlán)加粗的修改。但是中文维基里,条目名称的外文原名似乎都是用粗体的,特色条目也是如此,比如美因茨耶路撒冷等等。您认为呢?--回到原点(留言) 2008年3月10日 (一) 14:17 (UTC)[回复]

史特朗经文汇编[编辑]

多谢提名。不过您好像忘记支持了。最近我忙于应付圣经章节的事情(顺便也多谢站出来讲公道话),当时还没有计划把这个条目写成推荐条目,后来我才发现您已经推荐了,所以我就又修改了一下,请您帮助看一下,不知道现在能否达到要求?--Timothy (留言) 2008年3月11日 (二) 08:10 (UTC)[回复]

新條目推薦不通過[编辑]

~移動自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最後修訂
~移動完畢~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2008年3月12日 (三) 00:09 (UTC)[回复]

吃飽太閒嗎[编辑]

誰說百科條目一定非得有來源不可?沒有來源不會幫忙加嗎?只會在那邊貼大字報—Eliot Eliot 2008年3月14日 (四) 00:09 (UTC)[回复]

  • 留言请不要人身攻击。历史人物没有其他来源可以验证,需要有参考文献。谢谢—Munford (留言) 2008年3月14日 (五) 02:45 (UTC)

我也覺得大哥你真的很閒ㄟ,我們辛苦建立的頁面隨便貼個沒有來源的版面,稍微考慮一下編寫者的感受吧祖民 (留言) 2008年3月16日 (日) 10:50 (UTC)[回复]

Re: copyvio模板[编辑]

加#號是因為我想要方便統計每日提報侵權的條目數量,不過大家好像不太喜歡用的樣子,改回來也沒關係。--百楽兎 2008年3月19日 (三) 02:40 (UTC)[回复]

Munford兄:该条目已经被我完全重写,所以从3月19日的侵权里去掉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8年3月23日 (日) 03:23 (UTC)[回复]

網絡服務條目命名常規討論[编辑]

邀請您的維基人是:

星星Skjackey tse(留言) (貢獻) 2008年4月13日 (日) 06:17 (UTC)[回复]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编辑]

回退理由,已经在Talk:第十四世达赖喇嘛讨论了。欢迎发表看法。--farm (talk) 2008年4月19日 (六) 15:32 (UTC)[回复]

在“条目内容”段落。--farm (talk) 2008年4月19日 (六) 15:37 (UTC)[回复]

RE:小行星列表[编辑]

有關最近你提出的小行星列表Succession Box使用是否適合的問題。由於這些小行星列表都是從英文百科翻譯過來的,而英文版的列表用到了Succession Box,我也沿用到中文版上。現在如果要把格式改過來的話,頁面太多,工程太大,是不是應該用機器人來完成?鋼琴小子 (留言) 2008年4月27日 (日) 01:34 (UTC)[回复]

我將會繼續以Succession Box的格式新增小行星列表條目,如果你想把格式改變一下,可以隨時給我留言。鋼琴小子 (留言) 2008年4月27日 (日) 03:28 (UTC)[回复]
明白。謝謝!鋼琴小子 (留言) 2008年4月27日 (日) 03:44 (UTC)[回复]
新修改的小行星列表/30001-31000已經用了新的格式來鏈接前後兩個列表,看看如何,謝謝!鋼琴小子 (留言) 2008年4月27日 (日) 11:38 (UTC)[回复]

空难条目的命名[编辑]

请问在有关飞行事故的条目标题后面加上“空难”二字是否经过讨论呢?如果没有的话,我认为还是讨论一下再移动比较好,因为在其他语言里,空难条目的标题只是航空公司名+航班号码,并没有加上诸如“Air accident”的词。谢谢。Gneisenau (留言) 2008年5月29日 (四) 13:24 (UTC)[回复]

為何要刪除粗體[编辑]

請問,對特殊成就以粗體字強調,請問有何刪除之必要?若要刪除也應說明您認定不妥之理由,而不是僅以「非必要」帶過,謝謝。Nelliechen (留言) 2008年6月8日 (日) 16:49 (UTC)[回复]

瞭解您的意思。但粗體字是用於強調、區別重點,許多條目提及特殊事件或專有名詞時也有此用法,便於讀者掌握重點。另外,表格中的粗體字是為了區別項目,應無您所認定之含意。若您認為內文中粗體過多,可就您舉例之部分略作調整,但通篇刪除似乎過於武斷,這是我的看法,謝謝。Nelliechen (留言) 2008年6月8日 (日) 17:52 (UTC)[回复]

以您的看法,您也認同粗體字確有其使用之狀況,儘管您覺得內文中過多,可『針對內文部分略作修整』,但表格或標題部分的粗體字乃區別項目之用,不僅WIKI本身有此功能,一般市面上書籍,甚至專題論文也有使用。況且,網路閱讀並不必然以一般書籍編排為依循,主要在於使用者的互動便利性。『通篇一律刪除』是否顯得太過主觀,且不尊重他人意見呢?希望您可以折衷參考,謝謝。Nelliechen (留言) 2008年6月9日 (一) 03:18 (UTC)[回复]

請問為什麼要刪除粗體字呢?另外有些會讓台灣地區民眾誤會的說明會什麼要刪掉呢? (留言) 2008年6月16日 (一) 07:25 (UTC)[回复]

漏寫;我指SICP這個條目。
希望有什麼意見可以在條目的討論頁商量。目前已經折衷地修改完畢。

SICP/6.001[编辑]

  • 關於 EECS,我不知道你為什麼這麼執著地換上中文啦,但你既然換上這麼多次我也不堅持了。但容許我說明及發問:
    • 大陸的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有包含碩博士班的研究所嗎?
    • 台灣來說,系是不包含所的;還有台灣的電機資訊分得很細,包在一起的大學部十分少見。所以就 MIT EECS 的編制來說,在台灣至少是個院了。
    • 由於該頁使用繁簡體資訊科轉換,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會被換成電子專案與計算機科學系,所以我手工處理了,但這尚不是個令人滿意的作法:一、名字相同但編制大大不同;二、各地的慣用名稱有待當地人補齊。
  • 天字第一號的稱呼在 MIT 內部也是這麼用的。雖說於 2008 年由 python 發展出的一些新課程取代 6.001,但我也只是漏了補齊時間條件,你老兄就直接把這麼有感情的歷史淵源一筆刪去,實在令人難過;6.001 功成身退時,有多少人惋惜呀。此外,新課程與舊課程並不曾同時存在。—黑心香(留言) 2008年6月21日 (六) 18:20 (UTC)[回复]
  • EECS这样的词是肯定要用中文的。 这里毕竟是中文版, 不是所有读者都认识这几个英语字的。 至于各地翻译不同做专门的转换就好了。台湾同样的规模叫做学院与此无关。翻译名应该按照原名。就好像说美国的地方单位翻成州,是不是也按中国翻译成省呢? 中国的州要比省地位低。大陆的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包括硕博士研究所。另外,“天字第一号”这样的词语不是太适合百科的语气,这是我修改的原因。 6.00在以前就存在。 —Munford (留言) 2008年6月21日 (六) 21:33 (UTC)
我是因為你之前這麼說過:試想對此條目有興趣的讀者多半對編程或電腦有些瞭解。 EECS是什麼不會不知道吧。 好吧,既然你的說法那麼多,那就照最新版的吧。其他大大小小的問題我也不爭了,這個條目就這樣子了吧。—黑心香(留言) 2008年6月22日 (日) 05:48 (UTC)[回复]

解封[编辑]

你好Munford,我是筆俠,求求你解封我吧,我再也不侵权了。再不編輯我会死的啦!拜托你了!--116.48.5.109 (留言) 2008年6月30日 (一) 07:34 (UTC)[回复]

「原創研究」?[编辑]

本人於海草該一條目中所引用的參考來源是「別人已公開通過許可的碩士論文」而並非「本人的私人研究」,我好像沒看到Wikipedia:非原創研究有將「他人撰寫的有公信力論文」列入原創研究喔?請自行快速將該條目回復至上一版本,否則本人就將此一話題移交至Wikipedia:互助客棧/求助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涉及正式方針的定義)與其他維基人進行公開研討。如有其他意見,請盡快至本人的討論頁向我提出說明。—章·安德魯留張紙條美好的仗飛鴿傳信 2008年6月30日 (一) 08:27 (UTC)[回复]

硕士论文并不是通过同行评审公开发表的论文。公信力很有限。 我觉得这个只能算是原创研究。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1日 (二) 23:40 (UTC)[回复]

本人主張博士碩士論文具有公信力的依據如下:
1.台灣地區於2004年頒行「學位授予法」(法務部維護的網站連結)以及「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也是法務部維護的網站連結),其中也涵蓋授權各大學設立「學位考試委員會」的條文。
2.「學位授予法」第8條規定「博、碩士論文應以文件、錄影帶、錄音帶、光碟或其他方式,於國立中央圖書館保存之。」必須繳交一份論文至「國立中央圖書館」,也就是台灣的國家圖書館
3.部分國立大學的「學位考試委員會」組成包括校外評審
我大概了解為什麼你會對論文公信力深感疑慮,據我了解,中國大陸地區「論文槍手」蠻氾濫的(代打新聞1代打新聞2),台灣地區也不是沒人找「代打」,只是沒這麼「誇張」而已。
不過我認為此次我們所談到的該篇海草論文應不至於有上述疑慮。首先,研究的種類早已在多本植物書籍刊載過。其次,該論文有進行野外調查,有可能請「代打」去東沙群島嗎?其三,該篇論文探討「海草」,這可算是稍微冷僻的題目,中文論文的數量較少,也應無抄襲疑慮。再者,台灣地區並沒有一個公認的出版品審查單位,與中國大陸地區不同,難道台灣的出版物通通不能引用?上述理由並非是我強辯,只是希望能釐清我們大家所共有中文維基的正式方針WP:NOR究竟範圍在哪裡,不然範圍真的無限上綱,這還得了?既然涉及正式方針,還是希望能夠弄清楚,大家都好做事。—章·安德魯留張紙條美好的仗飛鴿傳信 2008年7月2日 (三) 12:44 (UTC)[回复]
怎麼可能會是「非公開發表」?請詳閱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全文系統的詳細資訊,在「論文使用權限」就有提到「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繳交日期是「2004-09-06」,早已於2005年公開了。
再者,你可能完全不了解台灣的出版刊物的程序,只有教科書才必須送繳至教育部進行審核,其它的出版物只要該出版社自己的編輯群校稿過便能出版。如果事後該刊物發生法律爭議(比如:涉嫌影射毀謗他人、抄襲侵害著作權、「洩漏國安機密(現在很少有提告這項罪名)」),才由相關人士或行政單位出面控訴。
所以,台灣地區出版品公開審查的日子早已經過去了,你是否打算以WP:NOR抵制全台澎金馬地區的出版物?還有,認為論文沒公信力,那恐怕是你的個人觀點,一個好的出版物有沒有公信力,是由所有讀者與現實客觀環境來決定的,你當然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你無權禁止他人引用出版品的權利。—章·安德魯留張紙條美好的仗飛鴿傳信 2008年7月3日 (四) 02:48 (UTC)[回复]
  • 学 位论文只能算得上公开了, 但是谈不上发表。 它不是在公共媒体,出版物上发行的,一般都是有几份存在图书馆里。这个不是发表,只算是存档。条目参考最好选取公开出版物为参考文献。 相信这个学位论文本身的内容也会有很多正式出版物为参考文献, 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好把那些相关的文献直接列出, 而不是引二手的学位论文。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3日 (四) 22:31 (UTC)[回复]
某討論區曾有多名網友索閱該論文,那時論文權限尚未公開(討論區連結)—章·安德魯留張紙條美好的仗飛鴿傳信 2008年7月4日 (五) 02:37 (UTC)[回复]
  • 你举的那个文献的例子,硕士论文的作者也在其中, 这个就不难理解引用的原因了。 一般来说学位论文没有发表, 世界上只有那么几份存在, 除了作者本人或接近的人, 其他人无法真正参考。—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4日 (五) 15:27 (UTC)[回复]
上面舉的是兩份「政府出版品」的論文,而且另一份並沒有該論文作者參與。再次強調,該論文早已於網路公開,任何人都可以下載,並非是「相關人士」才可取得資料。另外,我已將此議題丟到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存档/2008年7月#非原創研究方針涵蓋「以論文作為參考文獻」?,以解決現行方針的侷限性。—章·安德魯留張紙條美好的仗飛鴿傳信 2008年7月4日 (五) 15:49 (UTC)[回复]

關於紅髮的安妮[编辑]

加上日本動畫片這字是不需要的,旁邊的模板就寫著,日本動畫公司出的,當然知道這是日本動畫片啊! 書名的斜體,如果真要這麼做,剩上下23個就一定要如此,不能因為這個而特別。我只能說抱歉了。--Sekaimeisakugekijou (留言) 2008年7月7日 (一) 02:10 (UTC)[回复]

光看世界名著剧场一词,不熟悉的人无法知道是动画片系列。 这个信息是定义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了, 不应该省略。模板中的信息无法代替文字表述。 另外,西文书籍的名字用斜体是习惯,这个条目也没有理由例外。 我将能找到的书名都改了斜体。 谢谢。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7日 (一) 03:09 (UTC)

這樣的話其他23個都要修改,不好意思你是大陸人嗎!你用的是簡體的耶!如果要這裡接受,我們這裡不用簡體,如要這裡接受,這裡還是要修改一下,還有模板的英文本來就是斜體字。--Sekaimeisakugekijou (留言) 2008年7月7日 (一) 03:24 (UTC)[回复]

不理解你说简体繁体是什么原因。 现在的编辑都是繁简混合的,系统自动转换的。 简体不接受是什么意思?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7日 (一) 04:12 (UTC)

不是不接受啦!可能是我說的不夠清楚,因為世界名作劇場都是我這邊慣用的繁體字,這裡也可以說基乎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因為我的名字背負這樣的使命,我當然知道系統會自動切換。自於世界名作劇場兩旁的【】,是覺得這樣比較明顯,而且比較美觀,覺得這樣寫是比較好的,不一定要以全劇集來表示,現在動畫都以全話來表示,已經是通用了,這可以讓步吧!--Sekaimeisakugekijou (留言) 2008年7月7日 (一) 04:22 (UTC)[回复]

  • 我理解你关注这个条目的心情。不过请记得维基的内容不属于任何人,或者哪个地区或哪种特别爱好的读者。语言的使用应该符合大部分读者常用的标准。 爱好者中才熟悉的词语应该让位于更常用为大多数人认知的词语。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8日 (二) 01:02 (UTC)

我不是說這是常用的符號,這個應該是可以用的,用一下也沒關係,而且前面這個《》,用了很多,換一個也好吧!一直用這個感覺單調,又不顯眼。 我不是修過你給予的話,你怎麼又來的,我修成日文動畫系列,這樣應該可以接受,你不用說什麼動畫片啦!這樣的文辭怪怪的。現在也很少有人這麼說。 我知道維基不屬以任何人獨有的,不過我很希望中文維基能有統一性。請你屈就一下這部份吧!--Sekaimeisakugekijou (留言) 2008年7月8日 (二) 01:19 (UTC)[回复]

  • 如果不是一般常用的标点,则应该避免使用。不应该按个人喜好使用标点符号。 大陆习惯说“系列片”。按你的写法“日本动画系列”,我没有问题。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8日 (二) 01:24 (UTC)

使用“爭議”模板時,能否給出爭議原因[编辑]

只給出爭議模板而不給出爭議原因,會讓其他編寫者感到莫名其妙。 而且將所有藥方都加上爭議模板,這本是就是一個值得商榷行為。—大维 (留言) 2008年8月11日 (一) 10:51 (UTC)[回复]

您好,看到了您的回復。實際上維基百科只是紙上百科全書在網上的擴展,條目要就事論事且有客觀性,不宜帶有個人的主觀色彩。對于一個觀點或一件事物,我們只要按原樣,有來源,有引用的描述它即可,至于辨明其對錯,就不是維基百般的事了。例如書寫尼采的“上帝已死”觀點,我們只需描述創他自己是如何表述的,發表于何時何處,影響如何便可。至于其觀點的對錯,見仁見智,不應由百科來定。
中藥條目亦是如此。要注明其來源,并應加上”中醫認為xxx有治療xxx的功效“或”《黃帝內經》記載xxx“,這是無可爭議的。至于所說的功效、理論正確與否,就不是維基要考証的了。—大维 (留言) 2008年9月4日 (四) 05:02 (UTC)[回复]

去除粗體[编辑]

請停止你去除條目粗體的行為並將之還原,因為Wikipedia:格式手冊 (傳記)中已有規定,使用粗體標明原文的方法是維基推薦的格式,並非錯誤,沒有理由去除粗體。謝謝—hose'neru(Talk) 2008年9月14日 (日) 03:32 (UTC)[回复]

数字分段本土化[编辑]

阿拉伯数字以标点分段是为了方便读出。各语言有不同的读法。 例如:123456789

英语习惯是三位一读: one hundred twenty three million four hundred fifty six thousand seven hundred eighty nine 所以英语标点成123,456,789。一目了然,不用慢慢数。

现在看汉语怎么读: 一亿 二千三百四十五万 六千七百八十九

很显然,汉语是四位一读。如果在汉语书面语中,沿袭英文数字的标点法,那么根本起不到方便读出的作用。如果按照汉语自己的读法标点呢? 1,2345,6789

现在好多了。希望你也来支持,在汉语文本中使用汉语数字分段。

58.63.153.105 (留言) 2008年9月13日 (六) 06:15 (UTC)[回复]


Munford你好!你的回复:支持按4位一分。这种写法在大陆常见。或者干脆不分, 三位一分不符合中文用法,没有必要。 —Munford (留言) 2008年9月14日 (日) 13:54 (UTC) 我读到了,非常感谢您宝贵的意见。有些人被西文同化太深,充满偏见,对这么一个符合实际情况又方便的做法也不以为荣,反以为耻,大加讨伐,实在是可悲的。再次感谢你的支持。—58.63.151.94 (留言) 2008年9月14日 (日) 19:44 (UTC)[回复]

"莫利認為古瑪雅社會本質上是一個聯合的神權政治,專「註」于天文觀測和計算時間流逝的神秘方法。"→應為「注」。僅見於繁體中文。敝人因為並非管理員,無法及時更正,望您代勞--Zanhsieh (留言) 2008年9月29日 (一) 14:39 (UTC)[回复]

Comcast 條目名稱[编辑]

謝謝你幫忙編輯Comcast條目。請問為何要使用康卡斯特?該公司似爭未有正式的中文名稱。 - 小沙 (留言) 2008年10月3日 (五) 11:31 (UTC)[回复]

因為Comcast沒有中文網站,亦不見有官方的中譯,我認為應該用原文Comcast為條目名稱,並列出中譯作參考,不宜用作取替原來的公司名稱。至於你說有中文報道使用康卡斯特,比例並不多。例如在Google News康卡斯特 約有78項符合康卡斯特的查詢結果,而Comcast約有9,984項符合Comcast的查詢結果,明顯是後者(即直接使用Comcast)為多數。請你把條目及公司名稱改回英文原文好嗎? -- 小沙 (留言) 2008年10月4日 (六) 14:55 (UTC)[回复]
至於音譯方面我個人是取康卡斯多於康卡斯特,因為不應把-st的尾音改成-ta音,不過我得承認翻譯是外行,還是留給專業的來好了。 -- 小沙 (留言) 2008年10月4日 (六) 15:06 (UTC)[回复]

关于半自动变速器条目的首段删改[编辑]

半自动变速器条目首段被阁下删去其AMT的名称,以及大陆与台湾两地对AMT的翻译。台湾的情况我不清楚,在大陆AMT是对半自动变速箱更为常见的称呼(翻译为(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即台湾所谓“手自排”),且AMT往往被归入自动变速器的类型之一,而半自动变速器的称呼反而不多。只是作为百科条目,半自动变速器的称呼更加科学,但若不加入AMT的说明,很多人会不明白AMT就是半自动变速器。此处的删除,我认为不妥。—飞剑鱼·flyfish (留言) 2008年10月8日 (三) 00:32 (UTC)[回复]

抱歉没有更早回复你的留言。 一般来讲,如果不是一种文化的专属概念,条目名不需标注外文。这是我删去英文的原因。原来的说法提到:“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大陆译为“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或“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这里提到的两个中文名,我觉得都不是很准确的说法,一般的自动变速器,不是也是机械式的么? 现在很多的自动变速器也有电控的成分。 这个条目讲手自排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应该是换档的操作是驾驶者控制的,只是不需要踩离合。这两个中文名都没有说明这一点最重要的地方。 也许手控自动变速器更合适一点。 —Munford (留言) 2008年10月10日 (五) 20:04 (UTC)[回复]
此处文字我暂不改变,我现在发现维基英文把AMT简单归为半自动变速器并不十分准确,我计划花数月时间学习AMT,到时候再来编辑。—飞剑鱼·flyfish (留言) 2008年10月18日 (六) 10:17 (UTC)[回复]
呵呵, 这样最好。 —Munford (留言) 2008年10月18日 (六) 14:32 (UTC)

中医藏象[编辑]

现代科学的验证少.不好定位,建立两者联系.但实用的验证,千多年的临床经验有太多验证.

oct.11.2008,老D

re[编辑]

你好, 我理解你对条目外文名粗体有不同的理解。 注意到最近你大量的回退我做的编辑。 我觉得这样是不妥的。 如果你有不同意见为什么不进行交流而径自回退几十个条目呢, 这样做是否白白浪费大家的时间? 为这个打编辑战是否太小儿科了。 谢谢。 —Munford (留言) 2008年10月10日 (五) 19:48 (UTC)

你好,我不是搞什麼編輯戰。我反對的,是你在未曾得到共識前已將條目去除粗體,我的立場已說得很清楚。—hose'neru(Talk) 2008年10月11日 (六) 17:22 (UTC)[回复]
另外,你可留意一下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條目外文名需要用粗體麼的討論,似乎其他維基人並不贊同你繞過尋找共識共除粗體。我的立場是去除粗體的行動必需要先得到共識,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hose'neru(Talk) 2008年10月11日 (六) 17:28 (UTC)[回复]
这个讨论没有达成共识。 但是不使用粗体是一贯的惯例。 在达成新的共识之前应该沿用惯例。 请停止无理回退我的相关编辑。 —Munford (留言) 2008年10月11日 (六) 23:32 (UTC)
這個討論沒有達成共識。但是使用粗體亦是一貫的慣例。在達成新的共識之前應該沿用慣例。請停止無理回退我的相關編輯。—hose'neru(Talk) 2008年10月13日 (一) 11:25 (UTC)[回复]
呵呵, 抱着抬杠的态度来讨论就没意思了。 —Munford (留言) 2008年10月13日 (一) 14:39 (UTC)
我認為外文加粗體的作用只在於區別人名和受勛的名銜,例如:郭伯偉爵士,KBECMG(英語:Sir John James Cowperthwaite)。YunHuBuXi 2008年10月13日 (一) 14:53 (UTC)[回复]
外文名不使用粗体是各语言版本通用的格式。至于说到爵位,实际上在正常行文中即使是英文,也不会使用粗体,直接写,Sir Winston Churchill 也不会使人混淆。我觉得不需担心读者把Sir 当作是名字的一部分。 所以我觉得这个没有必要例外。其他不使用拉丁字母语言版本的例子,[2],[3], [4],[5]. —Munford (留言) 2008年10月13日 (一) 15:07 (UTC)
就我个人的意见。实际上所谓的爵位不应该和条目人物名第一次一起出现。所谓贵族封号不过是一种社会地位的标志,其他人也可以标上终身教授,荣誉市长之类的东西。条 目中只需要在文中介绍此人曾被授予什么爵位就好了,没有必要在第一次提及的时候就以此作为称呼。古代的皇亲国戚的人物多得很,条目一般的惯例都是只用原名,是什 么王,什么侯的在后面介绍。那些人当年比大多数的所谓爵士们可显赫多了。呵呵 —Munford (留言) 2008年10月13日 (一) 15:22 (UTC)
我執著的是程序的問題。現時未達成共識,即是加粗不是違反格式,不加粗亦不是違反格式,因此,原本沒有粗體的就暫時別加,原本有粗體亦不必去掉,保持原來格式直至達成共識。去掉粗體不是不可以,請先回到討論,達成共識。我的立場就是如此,你改一次,我就回退一次。—hose'neru(Talk) 2008年10月13日 (一) 15:36 (UTC)[回复]
第一,現在本來就沒有規定加粗是不正確,因此現在加粗/不加粗都是可以在維基存在的,你去掉粗體是沒有維基的方針支持。討論是希望找出解決方案,你去除粗體的行動無疑就是故意忽略社群,不去尋求共識,請你停止去除粗體的行動。你要修改,請先在討論中說服別人支持,不是一面說「支持尋求共識」,但另一邊廂不理會討論。—hose'neru(Talk) 2008年10月13日 (一) 17:23 (UTC)[回复]
請你提供確實的統計,我看的結果是兩者大致相等。—hose'neru(Talk) 2008年10月13日 (一) 17:50 (UTC)[回复]
討論中不止我兩人,其他維基用戶亦有意見。隨了傳記類,維基根本沒有對外語加粗作出規定,即是有沒有粗體都是正確的,沒有違反什麼方針,你又何必多次一舉去掉粗體?這種「未立法,先執法」的行為,恕難認同。—hose'neru(Talk) 2008年10月13日 (一) 17:54 (UTC)[回复]
加粗肯定不是近來才有的,最早的看過04年已有條目在外語名稱加粗。—hose'neru(Talk) 2008年10月13日 (一) 17:57 (UTC)[回复]
格式的使用是有惯例的,不是每个惯例都有记载下来的规定。我也提过很多次, 关于这一点各语言版本都是这样做的, 你说其他语言的不做数, 那我也没有办法。 这个谈不到执法什么的。是不是每个修改都需要找得到哪条方针做理由? 我想不是这样的。 —Munford (留言) 2008年10月13日 (一) 18:02 (UTC)[回复]
現時實際上僅有兩種習慣,(外語:加粗)(外語:不加粗),這幾年已形成兩種慣例,影響不少編者,因此不是一下子說「各语言版本都是这样做的」就可以,必須要得到其他維基人的意見。至於比較上來,有關條目總數量上哪些多呢?這幾個月內已經被你去掉很多了,不得而知,但肯定不少,至少大部分傳記類都是(外語:加粗)。—hose'neru(Talk) 2008年10月13日 (一) 18:11 (UTC)[回复]
我回退純粹因程序問題,不是因為盲目反對。請回到方針討論,繼續用理由說服其他維基人吧。—hose'neru(Talk) 2008年10月13日 (一) 18:27 (UTC)[回复]
很多維基人已在該討論表明,未達成共識前暫時不要有任何改動。如果其他維基人不積極發表意見,你大可邀請他們,或開一個投票來達致最終決定。始終不是所有維基人都同意去掉粗體的做法,在該討論中已看到好幾位主要維基編者的看法。—hose'neru(Talk) 2008年10月14日 (二) 15:55 (UTC)[回复]

你好[编辑]

我在此事想找你討論,請問你有沒有使用Windows Live MessengerSkype嗎?有些事不方便在此討論。—[[User::Flamelai|費勒姆]] [[User talk::Flamelai|費話連篇]] 2008年10月12日 (日) 01:27 (UTC)

Help[编辑]

管理员,帮我交换 Spin群旋量群的位置。先谢过--刻意 2008年10月18日 (六) 16:41 (UTC)[回复]

有關你掛的知名度模版[编辑]

假如閣下沒有收看過我愛黑澀會甚至Channel V台灣相關的節目,請不要以閣下於美國/於大陸的觀點去評定一個人知名與否。此人現為該節目(該節目收視率在台灣是不算低的,節目知名度也很大)固定班底之一,而且粉絲量不算少,至少比模范棒棒堂的新底迪要知名,而且是以藝名Hannah知名而非其本名。假如閣下並無異議,我將會把知名度模版變更為知名度來源模版。 —我愛黑澀棒棒堂,開堂啦~點此留言 2008年10月18日 (六) 18:41 (UTC)[回复]

RE: 知名度[编辑]

老實說,要是投票者又是沒有收看過相關節目的,而他也是以他自己觀點去評定的,這條目的下場恐怕也難逃被刪一途。總之你想知道有關這人的知名度的來源的話,我已經舉了出來,你可以循這路去尋找。 —我愛黑澀棒棒堂,開堂啦~點此留言 2008年10月19日 (日) 18:52 (UTC)[回复]

RE:RE: 知名度[编辑]

我恐怕你誤會了,她不是節目的嘉賓,而是固定成員。而該節目是一星期五天都會播出的,而她在今年3月開始就已經參演該節目而且出鏡頻率甚高,而她在節目內的比賽也曾有優勝,並不像某些美眉一樣幾乎隱形。最後,除了我愛黑澀會之外,她亦有當過幾次另一個Channel V台灣的節目 - 美眉普普風(是個MV節目)的主持,也有到過其他非Channel V的節目當過嘉賓。—我愛黑澀棒棒堂,開堂啦~點此留言 2008年10月20日 (一) 10:30 (UTC)[回复]

建議設立「拓荒特別貢獻」獎[编辑]

本人正建議設立「拓荒特別貢獻」獎,請到Wikipedia:維基榮譽/申請設立榮譽及獎項發表你的意見—18164 (留言) 2008年10月21日 (二) 16:20 (UTC)[回复]

RE:杜可風[编辑]

對不起!我看漏了早期的編輯歷史,現已更正。

hose'neru(Talk) 2008年10月25日 (六) 18:39 (UTC)[回复]

且慢,看回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條目外文名需要用粗體麼中的共識,不是要求恢復第一次編輯的樣子,而是保持現狀,即是不修改任何關於增減粗體的編輯!—hose'neru(Talk) 2008年10月25日 (六) 19:06 (UTC)[回复]
我的理解是回復至最近一次正常編輯下(非單為去除粗體的編輯)的樣子,眾人的意見包括「未有共識前不要修改(相關編輯)」、「保持現狀」、「維持原狀」。—hose'neru(Talk) 2008年10月25日 (六) 19:13 (UTC)[回复]
先到先得是维基对无定论的问题普遍的规则。“非單為去除粗體的編輯”,不理解这个原则是为什么? 我觉得做修改的大小跟修改的合理性没有关系。—Munford (留言) 2008年10月25日 (六) 19:17 (UTC)[回复]
你看全句「回復至最近一次正常編輯,非單為去除粗體的編輯」,「正常編輯」包括日常的增減修正內容,「單為去除粗體的編輯」就是你所做的。我看互助客棧的意見就是指希望大家停手,不對粗體作出任何增減,即是你按進去看見什麼就是什麼,最近一次編輯是怎樣就怎樣,不用你費心檢查第一次編輯是如何。你理解我的意思嗎?—hose'neru(Talk) 2008年10月25日 (六) 19:49 (UTC)[回复]
爭議來自修改粗體格式,但除了增減粗體外,大家都還會正常編輯各類條目。我意思是當編輯條目時,看見外文有加粗/沒有加粗都不要動他,就留著原來樣子,照常地編輯內容。—hose'neru(Talk) 2008年10月26日 (日) 04:30 (UTC)[回复]


關於在命名常規方針中“名從主人”的內容[编辑]

此一方針提案正在討論並投票表決中,望能撥冗至Wikipedia:投票/是否在“命名常规”方针中增补进“名从主人”的内容了解其內容並積極提供意見,謝謝。--治癒系的小琛兒(探病去)(病歷表) 2008年12月5日 (五) 18:34 (UTC)[回复]

第六次動員令[编辑]

第六次动员令将在12月16日开始,1月15日结束,欢迎各位維基人参加。

本次动员令是大动员令+小动员令的模式,3个主题的小动员令分别是:消灭外文动员令經濟、金融動員令科技动员令。规制与前次大致相同。

“消灭外文动员令”要求参与者从翻译任务的41个条目中选择条目,完成翻译。

详细规定参见Wikipedia:动员令/第六次动员令

请收到此邀请函的維基人,将此邀请函发给其他维基人,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维基的品质。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

--坦克碌豬靠你(給我坦克!)(碌豬記錄) 2008年12月15日 (一) 09:27 (UTC)[回复]

new wikipedia- mandarin[编辑]

[1] i see you speak sichuan mandarin. can you explain to the people who are arguing against the creation of a manarin wikipedia how DIFFERENT the different mandarin dialects are? they are being very stupid in saying sichuan mandarin and standard mandarin are the same. Also please add your name to editing community because i don't know anyone who speaks other kinds of mandarin.

投訴 Player23 辱罵用戶[编辑]

第 1 次辱罵用戶!Player23 辱罵用戶,說我「十分可恥」。 請前往 。 特此投訴該用戶

解封請求郵件列表[编辑]

您好!經過申請以後,現本地已有處理解封請求郵件列表,凡管理人員俱應加入以協助處理用戶之解封請求,現敦請閣下移步至下列連結並依照頁面指引完成訂閱程序︰https://lists.wikimedia.org/mailman/listinfo/unblock-zh 。敬希 垂注。--J.Wong 2009年7月15日 (三) 06:56 (UTC)[回复]

誠邀討論[编辑]

管理員[编辑]

閣下你好。閣下雖然擔任管理員已有一段時間,不過貢獻卻異常地少,實在有違當初競選管理員之誓言,在下希望閣下願意辭任管理員,給廣大用戶一個交代。—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09年11月20日 (五) 08:40 (UTC)[回复]

請不要聽從部分投機和用小而無謂編輯而維持自已的編輯數目的維基人無聊意見,根據你的用戶貢獻記錄,你是十分活躍的管理人員,請你不要請辭管理員的職務。—Railhk0512 (留言) 2009年11月20日 (五) 10:56 (UTC)[回复]


Template talk:Microsoft快速删除通知[编辑]

您好,你创建的页面被认为符合快速删除的标准,已被提出快速删除。

若您认为这个通知被错误地放到了这里,您可以将{{hangon}}放置到被提删页面的顶部(但放置到快速删除模板的下面),并在讨论页阐明您的观点。但是,一旦条目被加入快速删除模板,只要条目满足快速删除的标准,它便可能立即被删除。请您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删除模板,但也请您大胆改善条目,以使其尽量满足维基百科的方针与指引。在该条目被删除后,您可以联系管理员,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将被删除前的条目通过邮件发送给您,便于您未来重新编写条目。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09年12月18日 (五) 09:18 (UTC)[回复]

請把被快速刪除條目下一站,幸福分集內容最後一個版本寄到我的信箱:[email protected] 以方便我未來編輯。謝謝。—Will74205 (留言) 2010年1月7日 (四) 05:10 (UTC)[回复]

目前該頁面仍有若干重要、篇幅不長但語文版本數目過少(少於十個)的候選淨支持數不多,如en:Anglo-Saxon chartersen:Christianised sitesen:Michael Sittow,希望你能參與TOTW候選投票,畢竟先前已經有一些這類的候選落選(如en:HTML e-mailen:Science educationen:Social controlen:Fear of youthen:Fear of crimeen:Egmont Prinz zur Lippe-Weisenfelden:British baseball等),我並不希望類似案例重演。--RekishiEJ (留言) 2010年1月8日 (五) 00:45 (UTC)[回复]

帕维尔·奥西波维奇·苏霍伊[编辑]

請恕諒冒昧留言,事緣台端曾經完成合併帕维尔·奥西波维奇·苏霍伊條目,已兩度遭Kattegat用戶回退。目前該條目已第三次完成合併,請留意Kattegat用戶會不會在短期內違返回退不過三原則,謝謝 ^_^--210.6.97.239 2010年5月16日 (日) 11:52 (UTC)

關於聖神修院條目的複審,請求你的注意[编辑]

當年神父寫的聖神修院條目在得到閣下的支持有幸成為特色條目之一,實在多謝。如今該條目被提徹,但是神父我可能真的老了,某些尊貴的維基人指的問題[2],神父我真是看不懂,不知你可不可以看看他們其實希望這條目變成什麼樣子?謝謝!--惡德神父(來告解) 2010年6月1日 (二) 15:26 (UTC)[回复]

邀请参加第八次动员令[编辑]

中文维基百科 第八次动员令邀请函
查查资料,完善条目!
查查资料,完善条目!
第八次动员令
第八次动员令

亲爱的维基百科用户您好:

为了增加中文维基的条目数量,第八次动员令将在2010年7月1日开始,8月28日结束,期间欢迎阁下积极参与。

本次动员令分為大、中及小動員令,中動員令的4个主题分别是世界各地自然与自然科学最多语言待撰写条目基础条目,小動員令的2个主题分别是战争及军事武器以及侵权待拯救条目

关于本次动员令的详细规定请阁下参见:Wikipedia:动员令/第八次动员令

请收到此邀请函的维基人,利用{{subst:动员令/8}},将此动员令贴到其他还未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就算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响应本次动员令、积极建立新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历次动员令成败关键之一。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维基的质量!

邀请人:Evo101469 (留言)

維基百科研究問卷[编辑]

感謝您多年來在Wikipedia的努力,使得網路上有一個正向的,提供優良資訊的管道。 近年來,隨著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人使用網路,也越來越多人投入Wikipedia的寫作; 這種集合眾人力量的合作關係,建立起龐力又堅固的網路社會。 我們很羨慕這樣一群不認識的夥伴,能無私的朝共同目標而努力; 卻也遺憾,現實的社會中,沒有這樣的團隊完成這樣的工作。

為了了解此種虛擬社群所建立起的關係,以便協助現實團體改進結構, 我們是中華大學資訊管理系的研究團隊,在此設計了一份簡單的問卷, 只要您花五分鐘的時間,回答問卷中的題目, 將可以協助我們分析出虛擬社群的結構關係,與改進現實團體的方法, 越多人的投入,將可以幫助我們越正確的評估, 以下是問卷的連結 http://www.my3q.com/go.php?url=degas2010/87158 再次謝謝您的幫忙

敬祝 身體健康 諸事順心

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周菡苹 敬上
--Jasonzhuocn (留言) 2011年1月13日 (四) 08:52 (UTC)[回复]

关于用户名封禁[编辑]

根据存废讨论,请不要再于被封禁的用户页加入{{usernameblocked}}。如果需要通知的话,使用{{subst:uw-ublock}}在他们的对话页告知(请记得和其他封禁通告模板一样,使用替换引用)。旧的模板很快会改为重定向,因此不对原有封禁理由造成影响。

特此告知,谢谢。--Ben.MQ 2011年7月31日 (日) 13:07 (UTC)[回复]

建議將中華民國治藏歷史易名及移動至民国與西藏關係史[编辑]

正在讨论將中華民國治藏歷史易名及移動至“民国與西藏關係史”。你可能有兴趣到討論:中華民國治藏歷史参加投票。Dayten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3:55 (UTC)[回复]


您好,您创建的页面被提出快速删除,该条目很快会由管理员复核并决定是否保留。

请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删除模板。若提删理由不适当或您已对条目做了适当修改,请在被提删页面的顶部、快速删除模板下方放置{{hangon}}模板,并在讨论页中说明。您也可以同提删的维基人进行沟通。

提示:在该条目被删除后,您可联系管理员,要求他们将删除前的条目内容通过邮件发送给您。 --Alancrh (留言) 2011年10月15日 (六) 04:00 (UTC)[回复]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Country alias Republic of Macedonia」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討論條目的存廢。这是因为有编者认为这页面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您可以参看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页面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等意见;请在「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1/11/13#Template:Country alias Republic of Macedonia」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页面,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页面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卍田卐Justincheng12345✰改名進行中 2011年11月13日 (日) 13:46 (UTC)[回复]

文件存廢討論:通知[编辑]

您好。您上传的文件File:Capa, Death of a Loyalist Soldier.jpg已列入Wikipedia:檔案存廢討論中,具體原因及討論請參閱該頁面。圖片可能是缺乏图像版权标志等重要資訊,如是者請盡快補充,否则文件一定会被删除。同時藉此機會提醒您,维基百科極為注重著作權,请参考相關的Wikipedia:图像使用守则#版权Wikipedia:版权信息#图像指导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準則等指導頁面。谢谢!


File:Capa, D-Day2.jpg快速删除通知[编辑]

您好,您创建的页面被提出快速删除,该条目很快会由管理员复核并决定是否保留。

请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删除模板。若提删理由不适当或您已对条目做了适当修改,请在被提删页面的顶部、快速删除模板下方放置{{hangon}}模板,并在讨论页中说明。您也可以同提删的维基人进行沟通。

提示:在该条目被删除后,您可联系管理员,要求他们将删除前的条目内容通过邮件发送给您。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12月13日 (二) 01:22 (UTC)[回复]


File:Capa, D-Day1.jpg快速删除通知[编辑]

您好,您创建的页面被提出快速删除,该条目很快会由管理员复核并决定是否保留。

请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删除模板。若提删理由不适当或您已对条目做了适当修改,请在被提删页面的顶部、快速删除模板下方放置{{hangon}}模板,并在讨论页中说明。您也可以同提删的维基人进行沟通。

提示:在该条目被删除后,您可联系管理员,要求他们将删除前的条目内容通过邮件发送给您。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12月13日 (二) 01:22 (UTC)[回复]

您創建的條目李云迪可能侵犯版權[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李云迪」被认为与他人的文字雷同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版權常見問題解答何為侵犯著作權,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請不要修改疑似侵權頁面,或再重複創建相同內容的頁面,版權驗證皆因維基百科十分重視版權。請前往問題頁面了解情况。您亦可以與提出檢查的維基人進行溝通。维基百科只能接受公有领域或兼容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协议的内容,若要繼續保留该內容在维基百科,您可:

  • 捐献版权 —— 适用于内容原创者或版权持有者;
  • 请求版权许可 —— 适用于复制他人文字,且希望继续使用者;
  • 重写 —— 用您自己撰写的文字重新建立该条目;
  • 申诉 —— 这也许只是个误会。

谢谢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 · IRC聊天頻道 · 版权常见问题解答 · 何為侵犯著作權 ---哆啦A夢220284 2013年1月27日 (日) 11:20 (UTC)[回复]

通知不活跃的管理员[编辑]

Munford,您好。您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维基百科了。最近很忙吗?还是对这个计划失去了兴趣?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

根据Wikipedia:管理員的離任方针,由于您已经超过6个月以上没有编辑百科全书的条目,您被纳入了“处于不活动状态的管理员名册”。在收到此信的一个月内,如您想保留管理员资格,请开始编辑条目,如这个月内依然没有任何除用户页或用户对话页外的编辑纪录,您将被取消管理员的权限。

感谢您以前对维基百科作出的贡献,也希望看到您重返自由的百科全书家园!—Makecat 2013年3月31日 (日) 04:30 (UTC)[回复]

Hi Munford! Could you help me to check the text and correct errors in the biographical section of the article on a Russian artist? My Chinese is very weak. Thank you so much! - Leningradartist留言2014年12月8日 (一) 23:48 (UTC)[回复]

File:Yearpage.xls文件存廢討論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上传的文件「File:Yearpage.xls」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文件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上传文件,但請先看看合理使用準則图像使用守则

大多問題圖片可以通過添加图像版权标志等重要資訊解決。請参与檔案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著作權IRC聊天頻道--臺灣杉 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17年1月7日 (六) 07:41 (UTC)[回复]

鹽酸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鹽酸」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该页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请不要自行移除页面存废模板,討論是因为有编者认为页面不適合维基百科。請参与頁面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在讨论期间歡迎繼續完善原先的页面,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斗争,和平,解放,人权! (留言) 2017年1月20日 (五) 08:08 (UTC)[回复]

通知不活跃的管理员[编辑]

Information icon Munford,您好。您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维基百科了。最近很忙吗?还是对这个计划失去了兴趣?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

根据Wikipedia:管理員的離任方针,由于您已经超过6个月以上没有编辑百科全书的条目,您被纳入了“处于不活动状态的管理员名册”。在收到此信的一个月内,如您想保留管理员资格,请开始编辑条目,如这个月内依然没有任何除用户页或用户对话页外的编辑纪录,您将被取消管理员的权限。

感谢您以前对维基百科作出的贡献,也希望看到您重返自由的百科全书家园!-N-C16留言2017年1月23日 (一) 00:59 (UTC)[回复]

請辭[编辑]

近來閣下活躍度大幅減少時,有否考慮自行請辭?--N-C16留言2017年5月25日 (四) 05:58 (UTC)[回复]

邀請您參加第十五次動員令[编辑]

第十五次動員令邀請函
維基娘——第十五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維基娘——第十五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Munford您好: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第十五次動員令正在2017年7月1日至9月3日期間舉行,目的為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品質及數量,現誠邀閣下參與,共襄盛舉。

詳細動員事項請參見第十五次動員令主頁,您也可以從動員令說明書中了解什麼是動員令。參加動員令前,請先參考主頁的報名指引(用戶可在即日起報名)。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中、小動員令三類。大動員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題中貢獻的動員令項目。中動員令的主題包括中國大陸行政區劃音樂南營國家,而小動員令的主題則包括基礎條目傳統百科全書條目工程及應用技術文物遗产化學

希望各位收到本邀請函的維基人能將{{subst:動員令}}轉貼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或參考查詢聯繫),如果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之關鍵,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維基的服務、品質及數量!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此訊息是由大量訊息發送功能發送給您,您可以至這份名單中表達您對此訊息的偏好。


致 《維基百科政策公報》讀者:

我們想要讓您知道,以2017年11月15日至12月14日為期,共有針對方針與指引的新提案25項,已通過4項。謹就通過者加以介紹:

  • 特色圖片標準已經修訂,圖像最少大小放寬至1000像素並訂下例外條款。
  • 翻譯指引已經修訂,增加翻譯注意事項。
  • 勇於提問指引已經確立,提醒用戶要勇於發問,以達致減少爭議。
  • 簽名指引已經修訂,提醒用戶毋須於結構討論頁簽署。


編撰小組

R96340
Aotfs2013
J.Wong

2017年12月21日 (四) 11:54 (UTC)

藉由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所發送

《維基百科政策公報》是第一份關注於維基百科政策建設的刊物,由R96340Aotfs2013J.Wong等編撰小組共同編撰,幫助社群成員掌握方針與指引的脈動。《維基百科政策公報》將以月為周期,於每月15日定期發刊,歡迎任何感興趣於維基百科政策的維基人訂閱《維基百科政策公報》。若您沒有主動訂閱《維基百科政策公報》而收到《維基百科政策公報》,是因為您被編撰小組認為是應掌握維基百科政策脈動的使用者,您可以將您的使用者名稱從公報發送名單訂閱清單中移除,並在您的使用者頁面添加特殊分類以停止透過《維基百科政策公報》掌握維基百科政策脈動。

在過去一個月(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1月14日),互助客棧方針區有新提案29項,已通過有8項。請注意,因應政策變化,原《維基百科政策公報》現已更名為《維基百科政策簡報》。
人事變動

  • 9old9已離任管理員。

方針指引變動

方針指引小更改——沒有經互助客棧討論而已修改者有︰


本期公報由《維基百科政策簡報》編撰小組藉由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 發送於 2018年1月14日 (日) 15:50 (UTC)[回复]


過去一個月(2018年1月15日至2月14日),互助客棧方針區有新提案35項,已通過有12項。
人事變動

  • Stang已當選行政員。

方針指引變動

方針指引小更改——沒有經互助客棧討論而已修改者有︰


本期公報由《維基百科政策簡報》編撰小組藉由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 發送於 2018年2月15日 (四) 17:58 (UTC)[回复]


過去一個月(2018年2月15日至3月14日),互助客棧方針區有新提案30項,已通過有9項。
人事變動

方針指引變動

方針指引小更改——沒有經互助客棧討論而已修改者有︰


本期简报由《維基百科政策簡報》編撰小組藉由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 發送于 2018年3月14日 (三) 14:57 (UTC)[回复]

《维基百科政策简报》2018年4月号[编辑]

過去一個月(2018年3月15日至4月14日),互助客棧方針區有新提案29項,已通過有12項。
人事變動

方針指引變動

方針指引小更改——沒有經互助客棧討論而已修改者有︰



本期简报由《维基百科政策简报》编撰小组借由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 發送于 2018年4月14日 (六) 18:11 (UTC)[回复]

過去一個月(2018年4月15日至5月14日),互助客棧方針區有新提案30項,已通過有18項。
方針指引變動

方針指引小更改——沒有經互助客棧討論而已修改者有︰


本期简报由《維基百科政策簡報》編撰小組藉由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 發送于 2018年5月15日 (二) 00:48 (UTC)[回复]

Wikipedia:維基百科政策簡報2018年6月號[编辑]

過去一個月(2018年5月15日至6月14日),互助客棧方針區有新提案35項,已通過有16項。
方針指引變動

  • 保護方針》、《編輯戰方針》及《傀儡方針》,應《編輯禁制方針》修訂。
  • 封禁方針》,增添代受封禁用戶編輯相關條文。
  • 快捷方式》經已降格為資訊頁。
  • 回退不過三原則》已改為重定向至《編輯戰方針》,而《編輯戰方針》則相應調整連結。
  • 禁止傷害新手指引》,增加兩個段落,分別為「如何避免成為「新手剋星」」及「如您覺得咬了人,或被人咬了的話……」。
  • 格式手冊(列表)》,增添某地人物列表收錄準則,該段落已確立為指引。
  • 檔案名稱指引》,已經正式確立為指引,列出檔案名應與不應如何,及就檔案重命名作出指引。
  • 編輯方針》,大幅更新內容,除原來提醒條目永無完美,一直修撰之中之外,亦加入文字描述提醒編者須恪守三大內容方針——《中立觀點方針》、《非原創研究方針》及《可供查證方針》,以及《收錄準則》及《生者傳記方針》。亦提示除了移除內容外,有其他方案可以選擇。以及,指出編者需要隨時準備好解釋其編輯決定,及準備好和其他編者溝通,以解決紛爭。
  • 機械人方針》,增加機械人批量條目建立標準。
  • 遊戲維基規則指引》,增添例子,確立原則——判斷是否玩忽規則時須以當事人意圖或動機判斷,以及明言濫用程序者亦屬擾亂。
  • 命名常規》,釐清句意。
  • 快速保留指引》,釐清句意。
  • 可供查證明方針》,移除消歧義連接。
  • 關注度指引》,修正字詞。
  • 檔案移動員方針》,正式確立為方針,記述職責、權限門檻、操作指引及檔案重命名指引。而《權限申請方針》及《新頁面巡查方針》亦已相應修訂。
  • 兒童保護方針》,正式確立為方針,明示禁止張貼兒童色情物品及提倡成人與兒童之不當關係,指引用戶如遇到前列情況可經電郵報告予基金會,以及對年輕編者給予相關建議。

方針指引小更改——沒有經互助客棧討論而已修改者有︰


本期简报由《維基百科政策簡報》編撰小組藉由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 發送于 2018年6月14日 (四) 13:44 (UTC)[回复]

過去一個月(2018年6月15日至7月14日),互助客棧方針區有新提案44項,已通過有24項。
人事變動

  • Ellery已經卸任管理員。

方針指引變動

方針指引小更改——沒有經互助客棧討論而已修改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