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子文化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山子文化
時期中国新石器时代
時間前5900年 – 前5200年
主要遺址安徽淮北石山孜遗址
先前文化顺山集文化
繼承文化双墩文化

石山子文化(公元前5900年—前52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之一,亦称石山孜文化,得名自1984年发现的石山孜遗址。石山子文化族群被认为是顺山集文化族群受8.2千年事件等一系列气候变化影响,从濉河下游迁徙至濉河上游产生的。相较于顺山集文化,石山子文化的陶器虽有较大的一致性,但反而数量减少、器形也趋于简单。[1][2]

研究历程[编辑]

1993年,吴加安等学者提出石山子文化。20世纪90年代,张文军、梁中和、傅宪国等学者将石山子双墩侯家寨淮河中游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统一命名为石山子文化,并分为石山子类型和侯家寨类型。而随着阚绪杭、李伯谦等学者对双墩遗址、侯家寨遗址的深入研究,以双墩、侯家寨一期为代表的双墩文化,以侯家寨二期为代表的侯家寨文化被分别单列。[2][3]

参考资料[编辑]

  1. ^ 陈立柱. 安徽淮河流域文化的形成、演变与省思. hhyjzx.ahu.edu.cn. 2019-08-02 [2024-03-30]. 
  2. ^ 2.0 2.1 鲍, 颖建. 淮河流域石山子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关系探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1-01-16, 48 (1): 129-136. doi:10.16366/j.cnki.1000-2359.2021.01.16. 
  3. ^ 陈, 艳. 写于安徽合肥. 论侯家寨文化. 东南文化 (江苏南京). 2016, (250): 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