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成立於臺灣清治時期晚期的光緒十二年(1886年),為臺灣山地行政、管理原住民事務的專責機構。主官為督辦臺灣大臣(大臣),由臺灣巡撫兼任,主要政策執行者為副主管「幫辦臺灣大臣」(幫辦)。 1895年,臺灣進入日治時期後,該隨政權更迭而裁撤。 1885年,臺灣...
    3 KB (404 words) - 14:33, 29 March 2024
  • 督辦臺灣大臣為清代臺灣建省後,主管「番地」開墾,對外擴張的最高主官。而其目的是為了貫徹「招撫生番、清除內患、殖番地、擴張疆域」之政策所設置,原則上也是臺灣之主管,由臺灣巡撫兼任,副主管則為「幫辦臺灣大臣」。 督辦大臣一職,設於1886年,為首任臺灣...
    1 KB (138 words) - 17:04, 26 July 2023
  • 台東台灣轄下的地方分支單位,成立於1886年的台灣清治時期末,為花蓮及台東地區山地行政的權責機關。該轄下設璞石閣及花蓮港分局,而局裡設委員、通事、醫生、教讀、剃頭匠等人員。 施雅軒,《台灣的行政區變遷》,2003年,台北,遠足文化公司。...
    505 bytes (73 words) - 08:19, 6 July 2019
  • 埔裏社台灣轄下的地方分支單位,成立於1886年的台灣清治時期末,為中台灣南投山地行政的權責機關。埔裡即為今日的埔里一帶。 該轄下統轄蜈蚣崙分局、木屐囒分局,而局裡設委員、通事、醫生、教讀、剃頭匠等人員。 臺灣歷史地圖 增訂版. 臺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18年二月: 90....
    865 bytes (116 words) - 08:18, 6 July 2019
  • 林圯埔台灣轄下的地方分支單位,成立於1886年的台灣清治時期末,為南台灣山地行政的權責機關,而局裡設委員、通事、醫生、教讀、剃頭匠等人員。 施雅軒,《台灣的行政區變遷》,2003年,台北,遠足文化公司。...
    451 bytes (61 words) - 08:19, 6 July 2019
  • 蕃薯寮台灣轄下的地方分支單位,成立於1886年的台灣清治時期末,為枋寮及屏東與台東交界地區山地行政的權責機關。轄下設隘寮分局與枋寮分局,而局裡設委員、通事、醫生、教讀、剃頭匠等人員。 施雅軒,《台灣的行政區變遷》,2003年,台北,遠足文化公司。...
    517 bytes (74 words) - 08:19, 6 July 2019
  • 大嵙崁台灣轄下的地方分支單位,成立於1886年的台灣清治時期末,為北台灣山地行政的權責機關。大嵙崁即今大溪區,同一地點亦設總局。 該轄下統轄雙溪(雙溪)分局、三角湧分局、咸菜甕分局、五指山分局及田尾(南莊)分局。而該設有委員、通事、醫生、教讀、剃頭匠等人員。 施雅軒,《台灣...
    646 bytes (97 words) - 05:09, 14 January 2023
  • 恆春台灣轄下的地方分支單位,成立於1886年的台灣清治時期末,為恆春半島地區山地行政的權責機關。另外,局裡設委員、通事、醫生、教讀、剃頭匠等人員。 施雅軒,《台灣的行政區變遷》,2003年,台北,遠足文化公司。...
    463 bytes (60 words) - 08:18, 6 July 2019
  • 叭哩沙台灣轄下的地方分支單位,成立於1886年的台灣清治時期末,為宜蘭地區山地行政的權責機關,原址約在今日三星鄉警察分局的位置。 該轄下統轄阿里史分局與蘇澳分局。裏設委員、文案司、帳房司、番婆、通事、剃頭匠等人員,同時設立隘勇營(官兵300、土勇200)屯營於帝君廟(鎮安宮),以防備南澳群泰雅族人。...
    742 bytes (116 words) - 05:34, 13 March 2020
  • 東勢角台灣轄下的地方分支單位,成立於1886年的台灣清治時期末,為中台灣山地行政的權責機關。東勢角即為今日的東勢一帶。 該轄下統轄大湖分局、馬鞍巃分局、大茅埔分局、水長流分局、北港分局。而局裡設委員、通事、醫生、教讀、剃頭匠等人員。 施雅軒,《台灣的行政區變遷》,2003年,台北,遠足文化公司。...
    663 bytes (85 words) - 01:09, 12 March 2020
  • 日本中央於明治廿九年(1896年)3月31日公布勅令第九十三號〈臺灣總督府署官制〉,並於4月1日施行此制,而署主要負責的業務是原住民族(勅令原文稱「蕃民」)的撫育與輔導生產,以及蕃地開墾與山林、樟腦製造相關的事務。同年(1896年)5月23日,臺灣總督府發布府令第十二號公布各署的位置。而根據臺灣...
    6 KB (523 words) - 06:53, 28 Februar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