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4月,大日本帝國政府公布《國家總動員》,規定:只要是國家總動員的需要,可以不經過帝國議會批准,而以天皇敕的形式壟斷、統制和調用物資、能源、運輸及勞動力;還規定「為有效發揮國家的所有力量,統制使用人、物資源」,人和物一樣都成為被統制的「消耗品」。當年還成立以管理國民身體為目的之厚生...
    3 KB (468 words) - 14:59, 13 December 2022
  • 軍需省所攬業務為軍需品原料及材料和特定軍需品的生産管理、訂貨及調度,工礦產品(不含纖維工業產品及民需品)及硬化木材的生産及配給,民間工場利用及設備經營的指揮及統制。 由於軍部介入政府,因此在許多情況下由陸軍省和海軍省要員擔任重要職務。1945年2月戰爭局勢的進一步惡化和同盟國聯軍對大日本帝國...
    18 KB (1,530 words) - 02:40, 10 May 2023
  • 統制措施,不僅不替臺灣的建設著想,反而自臺灣奪取利益,引起臺灣人的不滿。另一個統制經濟的代表機構則為「貿易局」,貿易局壟斷全臺灣的進出口貿易,舉凡樟腦、、糖、鹽、鳳梨、石炭、鋁、煤油、水泥、造紙、漁產等,凡是能賺錢的生產品,幾乎全由貿易局統制...
    39 KB (4,321 words) - 07:46, 22 March 2024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於1943年12月,日治政府頒布《臺灣農業會》,1944年1月公佈施行細則,配合經濟統制,建立一元化的農業會。將產業組合、畜產會、青菜同業組合、納入組合、肥料配給組合、農機具製造會社等全部併入農會系統。市街庄的信用、販賣、購買、利用組合及其他農業、、肥料、青果、畜產、山林、農機具等產業組合...
    20 KB (3,015 words) - 16:30, 17 May 2023
  • 1937年,日本投入稅金26億日圓,啟動《產業開發五年計劃》,重點培育滿洲國重工業。經濟統制政策從依靠以國家資本為主的滿鐵,轉向技術與資本全面依靠壟斷資本集團(即財閥)。通過「重要產業統制」而開始社會主義式計劃經濟統制,大致區別出38家特殊公司、21家準特殊公司及其他自由企業,對於重要產業實施「一業一...
    113 KB (14,724 words) - 09:45, 22 April 2024
  • 12月30日,由長谷川總督頒布〈台灣青少年團設置要綱〉,將「台灣聯合青年團」與「少年團」合併,改編為「台灣青少年團」,使其聚集在一元化的組織下,施予統制的訓練,有利於總督府戰時動員的方便。又皇民奉公會在1942年間,先後成立海洋訓練所、拓南工業戰士訓練所與拓南農業戰士訓練所,培養南方建設人員。到了1...
    102 KB (16,722 words) - 04:23, 18 April 2024
  • 的山區居住;他們難以升讀大學;在糧食或資源短缺時,他們會最先失去糧食和資源的配給;在軍中,他們也難以晉升到上尉或以上的級別。反之,「核心階級」除了可居於平壤外,還可取得豪華的房屋,在能源或糧食短缺時,他們的糧食和資源優先配給。他們也能在平壤最有名的大學完成學業,而最高級的甚至可在畢業後免服兵役,並能...
    167 KB (20,408 words) - 22:08, 20 April 2024
  • “党派商业周期”表明,这种周期是由具有不同政策制度的政府连续选举产生的。A党派采取扩张性政策,导致增长和通货膨胀,但当通货膨胀率高到人无法接受时,就会在选举中失利。其替代者是B党派,它采取的收缩政策减少了通货膨胀和增长,并降低了经济周期的下行幅度。当失业率过高时,B又在选举中失利,由A代替。...
    52 KB (6,786 words) - 07:00, 11 April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