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EREF大島真生2011 (help) サイバー捜査で警視庁に新部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本経済新聞 2017年3月27日 通孝(日语:通孝) 『警察権』 岩波書店 p.145-203 荻野富士夫(日语:荻野富士夫) 『特高警察』 岩波新書(日语:岩波新書) p.212...
    12 KB (741 words) - 16:09, 22 July 2023
  • 《色,》(英語:Lust, Caution)是一部於2007年上映的谍战情色惊悚悬疑電影,由李安執導,两岸三地和美国合作制片,编剧王蕙玲和詹姆斯·夏慕斯改編自張愛玲创作于1950年、发表于1978年的同名短篇小說。影片以中国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分为1938年广州被日军占领后的英属香港和1942年...
    134 KB (18,259 words) - 08:54, 6 June 2024
  • 台寺,又名坛寺,位于北京门头沟的马鞍山麓,与潭柘寺相距约为5公里山路。因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拥有规模宏大的台而著称于世。与杭州昭庆寺、泉州开元寺中的台并称中国三大台。 1996年,台寺被列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寺始建于唐代(622年),旧称慧聚寺。辽代高僧...
    3 KB (353 words) - 13:57, 26 August 2023
  • 西园幢律寺,又称“西园寺”,位于中國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的留园路,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创建于元至正年间,寺庙初名归元寺。 明嘉靖年间太仆徐泰时置建东园(今留园),并将归元寺改为宅园,易名西园。后其子舍宅为寺。 崇祯八年(1635年),住持茂林和尚为弘扬律宗,改寺名为“幢律寺”,寺庙成为当时著名的律宗道场。...
    3 KB (295 words) - 04:31, 24 October 2021
  • 十善 (redirect from 十善)
    居士包括五,和受持一晝夜的八關齋戒,在大乘佛教中,十善或作為戒律受持,則稱爲十善、十,不是指沙彌十。 十善業道,即不做十恶業道,行十善行不犯五,可生欲界天。十善業道中的身三善業道: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語四善業道: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再加命清淨,即是四證淨中的聖所愛...
    46 KB (9,220 words) - 03:39, 9 July 2023
  • 度牒 (redirect from )
    度牒,南宋時期使用綾紙作為度牒,元朝時期則使用羊皮作為度牒;此外,為監督如法傳,於是向受戒者另發附屬性質之「牒」作為證明。由於度牒持有者獲免除稅役之特權,朝廷對度牒管理便相當嚴格,但凡有僧侶往生或還俗,必須將度牒及牒交還銷毀,否則其本人及所屬寺院均受到懲處。沒有度牒而私自出家的僧道,稱...
    10 KB (1,764 words) - 15:07, 24 December 2022
  • 皇帝』(官賢才曰哲 帝德廣地運曰文 應變無方曰神 保大定功曰武 持盈守滿曰成 慈惠愛親曰)、廟號『宗』、尋詔廟樂名曰大倫之舞。十一月,葬于永阜陵。慶元三年(1197年)六月,加諡號曰『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皇帝』。 嗣父:高宗宪皇帝赵构 嗣母:贤妃张氏 成穆皇后郭氏...
    13 KB (1,585 words) - 17:21, 7 April 2024
  • 事舍人。朝廷下令他寫下《建陵寺刹下銘》,又為武帝文集寫序,辭文富麗,因此掌管朝廷著述。任恭文思快捷,得詔令後很快完成,每次上奏武帝都稱讚他,賜下不少金帛。他年輕時跟從蕭寺雲法師學習經論,了解佛理,此時開始素食持,十分虔誠;他個性自誇,以才評價他人,忽略很多同輩,世人因此輕看他。...
    4 KB (802 words) - 14:01, 15 December 2022
  •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方孺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明史/卷141 方孺著作甚豐,内容醇深雄邁。当时每出一篇,人们纷纷传诵。其撰有《周禮考次》、《大易枝辭》、《武王書註》、《宋史要言》、《帝王基命錄》、《文統》等。永乐年间,朱棣查禁他的所有著作,并令藏匿方孺文集者死罪。章樸因收藏方...
    27 KB (5,027 words) - 01:15, 27 February 2024
  • 朱棣即位后,廣收郑和为菩萨弟子,法号福吉祥。此外,廣还担任監修、主持重修《明太祖实录》;并与解縉等人修纂《永乐大典》,书成后得到明成祖的褒美。朱棣在北京、南京往来,以及北伐时,廣皆留在南京辅助太子。永乐五年,皇太孙出閣就學,廣担任侍读說書。 姚廣...
    18 KB (2,820 words) - 10:00, 29 May 2024
  • 《資治通鑑》卷十二,太祖高皇帝下 (惠) 四年:臣光曰:過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惟聖賢為知而改之。古之聖王,患其有過而不自知也,故設誹謗之木,置敢諫之鼓,豈畏百姓之聞其過哉!是以仲虺美成湯曰:「改過不吝。」傅說高宗曰:「無恥過作非。」由是觀之,則為人君者,固不以無過為賢,而以改過為美也。今叔孫...
    13 KB (1,983 words) - 02:45, 25 Jul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