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数学中,有不只一个积分称作利克積分,都由德國數學家約翰·彼得·古斯塔夫·勒熱納·利克提出。 其中一个內容如下: ∫ 0 ∞ sin ⁡ x x d x = π 2 {\displaystyle \int _{0}^{\infty }{\frac {\sin x}{x}}\,dx={\frac...
    10 KB (2,652 words) - 03:45, 14 January 2022
  • über Zahlentheorie)》(Vorlesungen über Zahlentheorie) 狄利克雷定理 狄利克雷单位定理 狄利克特徵 利克卷積 利克函數 利克積分 利克分布 利克级数 利克判别法 利克利克边界条件...
    5 KB (313 words) - 22:29, 17 April 2024
  • (如果至少存在一个函数使得以上的积分成立的话)。这个原理得名于德国数学家勒热纳·利克。 由于以上的利克积分是下有界的,因此必然存在一个下确界。黎曼和其他的数学家都认为下确界一定能够达到,直到魏尔斯特拉斯举出了一个无法达到下确界的泛函的例子。后来希尔伯特严格证明了黎曼对利克原理的使用之正当性。 以下给出...
    4 KB (676 words) - 05:44, 6 April 2023
  • 利克函数(英語:Dirichlet function)是一个判别自变量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的函数。定义在实数范围上、值域为 { 0 , 1 } {\displaystyle \{0,1\}} 的函数,用 D ( x ) {\displaystyle D(x)} 或者 1 Q ( x ) {\displaystyle...
    3 KB (539 words) - 02:37, 5 July 2023
  • 数学中,利克问题(Dirichlet problem)是寻找一个函数,使其为给定区域内一个指定的偏微分方程(PDE)的解,且在边界上取预定值。 对许多偏微分方程,利克问题都可解,但最初是对拉普拉斯方程提出来的。在这种情形下问题可如下表述: 给定定义在Rn中一个区域的边界上一个函数f,是否存...
    5 KB (869 words) - 03:08, 9 January 2023
  • 隐含利克分布(英語: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简称LDA),是一种主题模型,它可以将文档集中每篇文档的主题按照概率分布的形式给出。同时它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在训练时不需要手工标注的训练集,需要的仅仅是文档集以及指定主题的数量k即可。此外LDA的另一个优点则是,对于每一个主题均可找出一些词语来描述它。...
    7 KB (1,205 words) - 22:37, 29 April 2023
  • 在数学分析中,利克定理(或若尔当—利克定理,利克条件)是关于傅里叶级数逐点收敛的一个结果。这个定理的最初版本是由德国科学家利克在公元1829年证明的。由于当时还没有出现适合的积分理论,利克的证明只能适用于足够规则的函数(除了在有限点以外都单调的函数)。...
    5 KB (1,261 words) - 03:59, 4 April 2023
  • 利克判别法(Dirichlet test)是一个级数审敛法,以数学家约翰·彼得·利克命名。 给定两个实数级数 { a n } {\displaystyle \{a_{n}\}} 和 { b n } {\displaystyle \{b_{n}\}} ,如果级数满足 a n ≥ a n + 1...
    1 KB (259 words) - 11:02, 23 May 2023
  • 數,因為任何在擴展實數線上定義的函數,如果在一個點以外的地方都等於零,其總積分必須為零。δ函數只有在出現在積分以內的時候才有實質的意義。根據這一點,δ函數一般可以當做普通函數一樣使用。 δ函數得名自物理学家保罗·,其形式上所遵守的規則屬於運算微積分(英语:operational...
    74 KB (12,258 words) - 21:54, 30 May 2024
  • 狄拉克在物理學上有諸多開創性的貢獻。他統合了維爾納·海森堡的矩陣力學和埃爾溫·薛定谔的波動力學,發展出了量子力學的基本數學架構。他給出的方程式可以描述费米子的物理行為,解釋了粒子的自旋,並且首先預測了反粒子的存在。而他在路徑積分和二次量子化也扮演了的先驅者的角色,為後來量子電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此外,他將拓扑的概念引入物理學,提出了磁單極的理論。...
    46 KB (5,673 words) - 13:57, 14 May 2024
  • 方程式是相對論量子力學的一項描述自旋-½粒子的波函數方程式,由英国物理学家保羅·於1928年建立,不帶矛盾地同時遵守了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兩者的原理,实则为薛定谔方程的洛伦兹协变式。這條方程預言了反粒子的存在,隨後1932年由卡爾·安德森發現了正电子(positron)而證實。 方程式(自然單位制)...
    10 KB (1,949 words) - 08:50, 4 June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