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分法(巴利文:bodhipakkhikā dhammā、bodhapakkhiyā dhammā;梵文:bodhipakṣa dharma),有項,即菩提分法,又譯為三十七道法,為四聖諦中道諦的仔細開展,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內容,是趨向解脫、獲得證悟的道路。...
    17 KB (3,251 words) - 00:30, 7 March 2022
  • 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 离恶口者得成就八种净业; 离绮语者得成就三种决定; 离贪欲者得成就五种自在; 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 离邪见者得成就功德法。 恶 六度 四無量心 三十七道 佛说善业经. [2014-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4).  净空法师讲解善业经视听资料...
    2 KB (319 words) - 06:07, 10 September 2022
  • 院,监察御史属察院,秩正八下。宋元因之。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掌弹劾建言,设左右都御史各一人、左右副都御史各一人、左右佥都御史各二人,其下设监察御史一百一人,分属各,初为正九,洪武年(1384年)提升为正,多以新科进士为之。清朝沿制,乾隆年(1752年)升从五...
    13 KB (1,233 words) - 12:47, 17 April 2023
  • āṅga)是「分支」、「部份」、「肢體」之意,八聖也使用同樣的單字構成。觉支是指能够到达佛教所说的觉悟的修行类别及感受。 在契經中,覺支也被稱為覺分(巴利語:bodhipakkhikā dhammā),七道法或菩提分法 觉支包括以下类: 念(smṛti)覺支,心中明白,常念于定与慧。...
    4 KB (698 words) - 15:28, 23 September 2023
  • 二處、覺支、四諦等法,明瞭其實質為無常、苦、空及無我,斷除貪瞋痴煩惱,從苦解脫。 佛教認為不管是要成為佛、辟支佛、阿羅漢都必須修四念處等三十七道,如實覺知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空、無我,精進學習累積智慧,才能正道證悟四果、涅槃、斷除煩惱,脫離輪迴。不能如實修四念處等三十七道...
    42 KB (8,404 words) - 09:24, 28 April 2024
  • 〈觀世音菩薩普門〉(梵語:Avalokiteśvara-vikurvạna-nirdeśaḥ),是《妙法蓮華經》(卷本)中的第二,又被稱為《觀世音經》(觀音經)。由姚秦鸠摩羅什譯長行,隋闍那崛多和笈多補譯偈颂。因該經文說觀世音菩薩普門圆通之德,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示現...
    2 KB (250 words) - 07:36, 11 September 2023
  • 《光讚般若波羅蜜經》,西晋竺法护译,凡卷。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西晋无罗叉译,凡二卷。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大般若經),姚秦鳩摩羅什譯,凡三十卷,九。依《大智度論》,梵本為二萬二千頌。 《大般若经》第二会,唐玄奘译,凡八卷,八。梵本二萬五千頌。第二會大智度論釋之。 《大般若经》第会,唐玄奘译,凡五九卷,三十一品。梵本一萬八千頌。...
    3 KB (270 words) - 12:24, 7 February 2022
  •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二九部经。 該經講述,佛陀住在释迦族弓术园时,阿难带着沙弥周陀告诉佛陀,尼乾子在波婆城去世后,其弟子发生分裂互相攻击。佛陀以自我为例,说明什么是理想的导师与弟子。佛陀说他达到正等正觉,获得阿罗汉果,而成为导师。佛陀强调自己宣讲的法为三十七道...
    1 KB (200 words) - 11:59, 4 August 2023
  • 正八是中国、朝鮮、越南、琉球古代官位的一个级别,属于次于從、高于從八的官员,在多数朝代为县级官员的属官。 中书省中书主事令史、校书郎、县长、县尉、中书舍人(陈),乡侯・亭侯(梁陈) 都水丞、殿内侍御史,下州录事参军事、上州各曹参军、中郡郡丞、下县县令、二卫录事参军事 正八...
    5 KB (815 words) - 05:24, 24 September 2019
  • mdo)共45萬九千三十頌;前44相當於八華嚴的前38,最後一相當於《入法界》。其經文原本來自西域于闐,勝友、智軍譯,遍照校,內容與漢文本頗有出入,並多出兩,分別是第一品「如來華嚴」(Tathāgatāvataṃsaka),位於毗盧遮那後如來名號前,以及第「普賢宣說」(大方廣普賢所說經...
    41 KB (4,616 words) - 07:06, 4 June 2024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智度論·釋四念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瑜伽師地論·聲聞地·瑜伽處》釋四念處之部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諦》釋四念處之部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乘義章·淨法聚·三十七道義》「第二門中別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KB (1,462 words) - 07:42, 3 Ma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