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交流(英語: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缩写NVC,也称为同情交流或协作交流)是一种基于非暴力原则的交流方法。这不是一种为了消除分歧而存在的技术,而是为了增加同理心并通过使用它从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方法。 非暴力交流从个人中心治疗中所使用的概念演变而来,并由临...
    45 KB (5,526 words) - 04:49, 12 May 2024
  • 交流,必须是无伤害性的。 非暴力中也有「活跃的」和「积极分子」等因素,这些信徒认同将非暴力作为一种获得政治和社会变革的手段。因此,例如托尔斯泰和甘地的非暴力就是一种拒绝使用暴力来进行社会变革的哲学理念和策略,但同时非暴力...
    35 KB (4,702 words) - 19:34, 19 November 2023
  • 長久醉心於非暴力社會運動,遠赴印度、英國、美國等地,蒐集甘地、馬丁·路德·金恩等人的非暴力社會運動史蹟,曾為「臺北市愛與非暴力協會」理事長,擔任議員後,熱心國際交流,曾成立「臺北東京交流促進會」,與當地知名政要聯繫,促進兩地議員感情,也是第一位在東京都議會演說的市議員。並且是「臺北莫斯科交流聯誼會」會長,與「臺灣與俄羅斯協會」創會委員。...
    2 KB (183 words) - 16:08, 9 September 2023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意為“抵抗”)取經,該組織參考了美國政治學家吉恩·夏普的非暴力鬥爭理念,認為非暴力是對付警察國家最有效的方法.部份成員甚至遠赴塞爾維亞跟Otpor成員見面交流經驗。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批评该研究所企图在该国进行『软政变』 。 同样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如法国作家泰瑞·梅萨恩(Thierry...
    5 KB (533 words) - 21:11, 28 December 2022
  • 覺的反階級制社會主義取代。雖然在歷史上它包含了暴力傾向(例如叛亂無政府主義,其主張為「行動宣傳」),但它也包含非暴力份子。而實際上無政府主義運動的大部分者則是在使用暴力進行革命方面及非暴力運動的兩個極端之間持有較為溫和的立場。 最終協議中起草的其他決議包括在參與國政府中引入立法,以禁止非法持有及使...
    4 KB (592 words) - 14:54, 30 January 2023
  • 非暴力行動與戰略應用中心(英語:Centre for Applied Nonviolent Action and Strategies),簡稱CANVAS是一個致力於推廣非暴力行動的非盈利,非政府的教育機構,總部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由塞爾維亞學生運動Otpor!領袖斯爾賈·波波維奇(英语:S...
    24 KB (2,430 words) - 15:37, 3 January 2024
  • गांधी,羅馬化:Mahātmā Gāndhī),是英属印度政治人物、印度國父、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他帶領印度獨立,脫離英國殖民地統治。他的非暴力(अहिंसा,ahimsā)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那些爭取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成功的印度獨立運動亦激發起其他殖民地人民為國家獨立而...
    32 KB (4,526 words) - 19:39, 5 May 2024
  • 德)。天主教講的七美德為「樞德」與「超德」的集合:貞潔、適度、慷慨、熱心、溫純、善施(一說博愛)和謙卑。 伊斯蘭教所公認的四種傳統美德為智慧、善於交流、信用和智力。至今在许多伊斯兰教国家,人们认为离开了伊斯兰教就谈不上道德。 印度:诚实、勇氣、服务、自我控制、非暴力 哲学主题 道德 惡行 亞里士多德...
    4 KB (493 words) - 18:40, 11 December 2023
  • 的自发行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被指认为震惊全球的案例。 此外,赫鲁晓夫曾提出“三和主义”企图”和平过渡”西方国家。 美国的黑人维权运动的主题即是“非暴力”达成美国政治社会以往的种族主义与种族歧视的变革,多次黑人维权事件后美国人权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中国国民党由于实行一党专政与“白色恐怖”政策,所...
    6 KB (770 words) - 12:57, 30 September 2023
  • 战争),在特定場所或特定類型的情形中將人際暴力降至最低,并常与世界和平相关联的社會運動。和平运动中使用过的手段多种多样:包括口头对和平主義的拥护、非暴力抵抗、外交行動、杯葛、和平營(英语:peace camp)、良知消费、支持反戰的政府候選人、立法從政府合同中去除军工复合体的利潤、禁槍、创立开放式...
    44 KB (5,743 words) - 19:50, 20 January 2024
  • 溝通的定義有常識性的和專業性的。傳播理論強調其象徵性和社會過程方面,從兩個角度來看——作為資訊的交流(傳輸的角度),以及作為連接並因此使這種交流得以實現的工作(儀式的角度)。 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社會語言學研究表明,人們改變其語言形式的程度取決於他們所處的社會環...
    4 KB (481 words) - 05:29, 8 April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