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龍名:Pulanesaura)是種來自早侏羅世南非自由邦省的基礎蜥腳下目恐龍,模式種始頸雨龍(Pulanesaura eocollum)的化石有至少兩個亞成體及成體的部分骨骼。 2004年馬修·邦南(英语:Matthew Bonnan)在自由邦省塞內考(英语:Senekal)Spion Kop...
    7 KB (581 words) - 12:44, 1 May 2023
  • 名:Nebulasaurus)又譯雲霧或內布拉,是種基礎真蜥腳類恐龍,來自年代為侏羅紀中期之初(阿連階至巴柔階)的中國雲南張和組。正模標本(編號LDRC-v.d.1.)也是唯一的標本,是一個保存良好的腦殼(英语:braincase)。一個系統發生學分析發現雲是非洲棘刺...
    5 KB (624 words) - 03:47, 2 May 2023
  • 名:Arackar,在坤扎語(英语:Kunza language)意為「骨頭」)是一泰坦巨龍類的蜥腳下目恐龍,可能屬於岩盔類的薩爾塔科。化石發現於智利阿塔卡馬省(英语:Atacama Province, Chile)的霍尼托斯組(英语:Hornitos Formation)。模式種兼唯一種阿塔卡馬骨龍(Arackar...
    4 KB (614 words) - 10:49, 2 May 2023
  • 東陽名:Dongyangosaurus)是來自晚白堊紀早期的一蜥腳下目薩爾塔科恐龍。唯一的物種是中華東陽(Dongyangosaurus sinensis),由呂君昌和同僚於2008年敘述、命名,所知來自單一破碎骨骼,發現於中國浙江省。如同其他蜥腳類,東陽是大型四足草食性動物。 唯一的標本編號DYM...
    4 KB (467 words) - 07:39, 2 May 2023
  • (學名:Cathartesaura)是種蜥腳下目雷巴齊斯科恐龍,是由Pablo A. Gallina與塞巴斯蒂安·阿派斯特圭(Sebastián Apesteguía)在2005年所敘述、命名,化石包含脊椎與四肢骨頭,發現於阿根廷里奧內格羅省的烏因庫爾組(Huincul Formation)中的La...
    2 KB (294 words) - 03:55, 11 July 2022
  • 名:Vahiny,馬達加斯加語意為「旅行者」,也可意譯為旅者或直接音譯為瓦西尼龍)是一泰坦巨龍類恐龍,化石來自馬達加斯加西北部的前瓦拉諾組(英语:Maevarano Formation),年代為白堊紀末期馬斯垂克階。 模式種兼唯一種德氏旅(Vahiny...
    2 KB (261 words) - 08:20, 30 April 2023
  • 亞嫩施名:Janenschia),又譯詹尼斯,是蜥腳下目大鼻類的恐龍,生存於侏羅紀晚期(距今1億5500萬年前)的非洲坦尚尼亞。名紀念古生物學家沃納·亞嫩施(英语:Werner Janensch)。原先被認為是梁科拖尼龍或重的一種,後來發現卻是關係較遙遠的泰坦巨龍類。模式種強壯亞嫩施(J...
    2 KB (171 words) - 01:51, 30 May 2023
  • 沉重名:Epachthosaurus,意為「沉重的蜥蜴」)是一白堊紀晚期的岩盔類泰坦巨龍類恐龍,化石發現於南美洲巴塔哥尼亞中北部。 模式種斯氏沉重(E. sciuttoi)由Powell於1990年敘述。歸入該種的標本在被命名為新之前最早曾由Powell歸入南極未命名種(Antarctosaurus...
    10 KB (822 words) - 11:21, 22 May 2024
  • 六榜名:Liubangosaurus,意為「來自六榜的蜥蜴」)是真蜥脚类恐龙的一,化石是在中国广西扶绥县发现,屬於那派组地层,地質年代位于距今大约1.3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 六榜化石发现于扶绥县山圩镇平搞村六榜屯草岭的甘蔗地裡,在当地一位何姓村民帮助下找到。在2010年,中國古生物學...
    2 KB (230 words) - 05:45, 20 December 2020
  • 奧古斯丁(學名:Agustinia)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南美洲。如同其他蜥腳類恐龍,奧古斯丁是四足的植食性恐龍。被發現的一個腓骨約有89.5公分長。若與其他恐龍的同一骨頭相比,奧古斯丁的身長可以有約15米長。过去奥古斯丁曾被复原为有着独特“装甲”的一种恐龙,但现在已被确认属于复原错误。...
    4 KB (505 words) - 13:54, 28 May 2024
  • 名:Issi,或譯凍)是板科的一基礎蜥腳形亞目恐龍,化石發現於晚三疊世的格陵蘭弗萊明峽灣層(英语:Fleming Fjord Formation)。模式種凍骨(Issi saaneq,或直譯為骨寒)於2021年命名、發表,學名在格陵蘭語的全意為「寒凍的骨頭」,意指牠們的化石出土於寒帶地區。正模標本NHMD...
    7 KB (866 words) - 05:54, 2 Ma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