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省银行银圆是中华民国新疆省政府为了摆脱恶性膨胀的金圆券,並用以收兑惡性通膨的新疆省币,于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发行的银本位纸币。新疆省银行银圆仅在新疆地区流通。也是中华民国新疆省当局发行的最后一种纸币,并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继续流通过一段时间,最终于1951年10月1日停止流通。...
    14 KB (1,717 words) - 16:01, 1 March 2024
  • 新疆省壹圆银币和新疆省银行银圆。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机制步入正轨,新疆省银行撤销。10月1日起,原新疆省银行的業務併入中国人民银行新疆省分行。 今乌鲁木齐中山路 关于新疆省银行建筑内容及其后历史可参见:大银行 (乌鲁木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6 KB (633 words) - 06:35, 28 September 2023
  • 币或新疆省币,即新疆商业银行纸币和新疆省银行纸币(简称新币或币),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到新疆商业银行及其改名后新疆省银行发行的纸币。虽为商业银行发行,但新币为官方银行券,在新疆流通。 新币因新疆省等在新疆...
    30 KB (2,422 words) - 01:49, 30 May 2024
  •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主政新疆的盛世才在新疆省财政厅代厅长毛泽民的协助下,进行了新疆第一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停止了新疆省、喀,各类银圆、银块,铜钱、红钱的流通,新疆省币作为合法货币在新疆境内流通,货币单位改两为圆。各类银币退出了新疆金融市场的流通领域。在盛世才离开新疆后,中国国民党开始治理新疆,这时的新疆...
    10 KB (1,441 words) - 09:26, 24 November 2023
  • 银圆券是银圆兑换券的简称,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国大陆崩潰前夕於部份地區发行之一種紙幣。自1949年(民國38年)7月起發行,用意是以旧有银本位的银圆取代价值已近废纸的金圆券。银圆券发行的同时,中国大陆政局形势渐变。随着局势,银元券价值亦大幅贬值。最后,銀圓券在中国大陆被中国人民银行...
    33 KB (1,147 words) - 23:13, 5 January 2024
  • ・舊台幣(限在台灣流通)・東北券(限在東北九流通)・四川省银行・紅錢兌換券、新疆省銀行銀元(在新疆省流通)・藏幣(西藏噶厦發行,在藏區流通)・四川藏洋 ・蘇聯紅軍(蘇聯紅軍司令部發行,在蘇占滿洲流通) 民间货币相对地方性货币,种类更为庞大,形容为“县有县、乡有乡”。多由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商号发行。通行于乡村,或称为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货币...
    17 KB (1,627 words) - 11:14, 25 February 2024
  • 新臺幣券、幣典藏寶庫(清朝至新臺幣時期)分類查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銀行 券幣數位博物館 民110年1月7日補登 60億圓紙幣 中國通貨膨脹 (1938年-1950年) 中華民國貨幣 (大陸時期) 台湾货币史 大清银行 滿洲中央銀行 蒙疆银行 北海银行 中央储备银行 中國聯合準備銀行 中国银行 銀圓券 舊臺幣...
    62 KB (3,164 words) - 09:53, 21 April 2024
  • ”和“大清宝钞”等纸币。户部官以银两比价,又称银票;大清宝钞以制钱比价,又称钱钞、钱。尽管两种纸币发行时,官方规定分别与银两和制钱具有相同的流通效力,并可以按比例用于缴纳给政府的各种费用,但由于发行量远多于回收量,两者在发行后均贬值严重。 户部官于顺治三年五月开始印行,七月推行各...
    18 KB (1,774 words) - 17:56, 19 February 2023
  • 1900年6月,广东造币厂造出中国内地最早的“光绪元宝”铜元,重量为库平2钱(7.46克),上书“广东造”,下书“每百枚换一圆”,一圆即一银圆,这说明了早期的广东铜元是仿制香港铜元的模式铸造的,铜银的价值比为30比1。广东铜元作为最早发行的内地铜元,流通范围广,铸量大而...
    9 KB (1,566 words) - 10:15, 3 April 2022
  • 月内,金圓券的發行額就增至1千萬,貶值超過二萬倍,使大陸民眾經濟損失極巨,新疆省銀行甚至發行了面額為60億圓的紙幣。1949年7月,中華民國政府發行銀圓券取代價值已近廢紙的金圓券。銀圓券發行的同時,中国大陆政局形勢漸變。銀圓券隨著局勢,價值亦大幅貶值,最後被中國共產黨發行的人民币所取代。同時期,中...
    199 KB (19,901 words) - 14:49, 3 June 2024
  • 退城内,秩序大乱,奕山竖起白旗求和,签订《广州和约》,不但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勒索广州商家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仅怡和行伍崇曜就出资80万银圆。英军收钱后也撤出广州。期间广州民间反英气氛炽热,发生了三元里抗英事件。而奕山为了不被皇帝惩罚,便虚报战功,甚至将该战役的惨败说成大胜。1841年5...
    99 KB (16,059 words) - 02:33, 17 May 2024